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藝術家專欄

字級:
字級小
字級中
字級大
:::

TASA觀察員側寫│在聚落裡,和你不想只是點頭之交 - 楊志雅

板橋435藝文特區(以下稱435)原是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管轄的專業人員教育中心,2012年由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接管之後,整修空間並推動「藝術進駐計畫」,2020年擴大執行「藝術輻輳計畫」,以「435藝術聚落」為名號和軸心,透過藝術行動、藝術展演、主題策展、藝術裝置及在地文化活動等,四方輻輳於新北市,發展聚落品牌。[1]藝術進駐計畫自第一期(2013.04-2016.05)開辦以來,已推行超過10年,2023年首度與台灣藝文空間連線(TASA)合作,透過〈2023以藝術進駐做為扶植青年藝術發展—與TASA進駐追夢計畫〉公開徵件,邀請在藝文工作環境耕耘的青年工作者們擔任「觀察員」的角色,針對板橋435藝術聚落進行觀察記寫,撰寫文章一篇,提出相對應的優劣分析和未來建議,這是首次435邀請機構外部寫手短期進駐,加入聚落。

 

為建立「435藝術聚落」品牌,打造園區成新北市多元文化之創作基地,435大約每兩年公開招募藝術家進駐,根據〈435藝術聚落藝術家工作室進駐計畫(第5期)〉(2023.06-2025.05)徵選作業辦法所示,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進駐藝術家,位於板橋435藝文特區[2]工作室一間藝術創作使用,而進駐藝術家須以「創作計畫」及「回饋計畫」充抵之;進駐招募計畫說明會另補充,435除提供進駐空間外,不時將為藝術家尋求外部活動合作機會,日常也會轉貼發佈藝術家相關活動或展演訊息於435社群媒體平台或局處新聞上,協助行銷曝光。

 


[1] 整理摘自435藝術聚落年報,2020、2021、2022年度,《435藝術聚落》,https://435artzone.ntpc.gov.tw/report

[2] 園區內共有三棟建物提供作為藝術家工作室使用,分別名為3、4、5號工作室。

 

圖1 435藝術聚落所提供的資源。(截圖自112年2月24日板橋435藝術聚落進駐招募計畫說明會簡報)

 

 

除上述資源以外,感受到聚落欲加入新角色的需求,筆者作為本年度短期進駐觀察員,藉辦理TASA小聚拋出議題「(你)確定需要觀察員嗎?」,開啟與進駐者之間的討論,於小聚現場即時問答(圖2)和後續線上問卷(圖3)追蹤,請進駐者用關鍵字描述所需觀察員之特質與能力,成立觀察員光譜(如表1),試圖讓該需求更加明確落實。

 

圖2 2023年11月20日TASA小聚現場參與藝術家回饋調查結果。

 

圖3 2023年12月線上訪談問卷,進駐藝術家回饋調查結果。

 

 

相對應關鍵字

通用的能力特質

脈絡整理、建立藝術家脈絡、創作梳理、能於時俱進,提供機構與參與者之間對當下與未來的展望及修正的人、經驗交流分享、帶入不同經驗的可能性、閱讀作品的敏感度、有想像力、對藝術產業的結構與運作有認知或實務經驗、多元觀點的

(以下為角色分類)

  1. 諮詢顧問類型

出廠檢驗、測試、升級的可能、創作批評討論、文本連結、主題聚焦、客觀且清晰的作品分析能力、觀點剖析、資深有經驗、批評力

  1. 陪伴類型

有同理心、有好奇心的、同儕、心得回饋、陪伴討論、內容對話者、作品討論、好的傾聽與討論對象

  1. 資源連結類型

產生更多連結、共通性與差異性、資源網絡對接、異溫層連結、推廣、建立外界溝通的、連接能力強的、策展、外部連結能力

表1 435進駐者所設想之觀察員角色光譜。( 楊志雅調查整理 )

 

 

對觀察員的初步通盤想像和預期能力基礎

觀察員應是一名有別於進駐機構、進駐藝術家的第三方,能夠提供身為中介者的觀察。不論是經過TASA小聚講者分享其他機構的參照基礎,或者純粹以進駐者現有之認知,來想像觀察員的能力屬性,分析如表1,可以發現進駐者期待的觀察員通用特質為一名能夠掌握藝術產業結構與運作,並具有實務經驗者,這樣的人可以根據其當代藝術專業背景帶入不同經驗或觀點,幫助機構/藝術家建立或整理脈絡,提供修正建議與未來展望。再依據不同的角色功能進一步劃分觀察員之屬性:

  1. 諮詢顧問類型:藝術專業領域之前輩或較為資深者,具有客觀且清晰的作品分析能力,帶入觀點剖析,能夠進一步針對創作方面之主題、文本、藝術內容或形式提出批評與指點,在藝術家端出作品進入市場前提供評測或討論。
  2. 陪伴類型:近似於創作方面的同儕,能夠同理創作者處境,善於傾聽和對話,提供進駐者陪伴討論和心得回饋的對象。
  3. 資源連結類型:能與外界溝通,幫助藝術家建立資源網絡,與異質團體或社群產生更多連結,以達推廣效益者。

 

在不同的情境討論底下,會產生不同情形的資源連結,究竟是藝術家得因應回饋計畫而向外連結,或者因為創作需求欲與不同媒材創作團體連結,還是期待能夠提高創作聲量的人脈網絡連結、增加與外部社群的合作機會?有待進一步訪談釐清之,因此本文也約訪了5名進駐者[3],通過他們過往海內外的藝術進駐經驗分享,和現階段對435的實務運作觀察,向進駐機構提供觀察員需求整理與建議,另段收納針對435內部行政溝通強化之建言。

 

不論是觀察員或者行政協力方,為能跟創作者進行對話或更有效提供各方面的協助,最好皆能具備當代藝術專業背景[4],經過相關訓練和具有實務經驗。藝術家們回饋過往進駐經驗,林祐聖表示「以前駐村機構之聯繫窗口多半具有當代藝術相關背景,可以跟創作者進行對話或提供行政上的協助」,他於2022年荷蘭阿姆斯特丹Treehouse NDSM駐村時,機構人員甚至能與進駐藝術家一起平行討論策畫製作展覽;游雅蘭2018年進駐美國克里夫蘭Zygote Press,除行政助理以外,尚配有一名同為版畫專業的助手,提供創作教學協力、材料採買、校方聯繫等;簡翊洪2022年進駐泰國藝術大學,則有一名專責國際交流的教授能提供諮詢顧問協助,包含確認進駐期間工作進度,與引薦進駐藝術家與不同教授、課堂同學見面。無論這名將由機構另聘之中介觀察者或機構原有行政協調專員,對於藝術家而言,為有效推行進駐期間各項事宜,期待共同工作者能來自當代藝術專業背景,具有能夠平行對話之認知基礎,將有助於往來溝通和共事。



[3] 分別為林祐聖、游雅蘭、簡翊洪、黃至正、丘智偉,訪談內容全文詳見附錄。

[4] 不同受訪者之藝術專業所指涉之「當代藝術專業背景」範疇可能不盡相同,若要有所本,根據435藝術聚落進駐徵選辦法:園區內空間係供「多元類型藝術家、表演團隊及設計工作者」長期創作與排練規劃使用,再對照本國文化部所訂定之文化創意產業內容及範圍(參見文化部網站法規命令,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aspx?n=178&s=4034),找到相對應的產業類別進行人才應聘。

 

 

觀察員面向進駐藝術家:交流的幾種可能

觀察員作為第三方,可一對一、一對多與進駐藝術家進行討論互動,成為藝術家的諮詢對象、陪伴者、創作道路上的同儕。「435的進駐者都是還在成長期、累積經驗當中的藝術家,我希望這樣的一個創作陪伴角色也是相對比較年輕、還在累積經驗中的同儕」林祐聖表示。「若是這個陪伴對談的人,可以再從他/她自身的專長背景或經驗,延伸建議藝術家去找到更多相關的創作形式或主題內容的連結,會很不錯。比方你(指觀察員)是東方媒材專業背景,那我最近可能在貼箔,材料方面的知識就可以交流」游雅蘭說。

 

除了一對一對談外,進駐藝術家更期待透過觀察員組織內部交流小聚,創造聚落內藝術家的連結。「這裡的藝術家進駐以後都滿獨立在做自己的創作,少有交流」,「進駐聚落至今,我一直沒有和其他藝術家有太多交集」,「435的進駐空間主要以媒材形式來大致區分,平常我能夠接觸到的藝術家,大多就是我這一層,平時雖然會打招呼或食物分享,但各自進到工作室都有當下的創作進度安排,不太深入對話或針對創作方面深度交流討論」…藝術家們表示,在外面展覽或者其他藝術場合,多少都會遇到435其他進駐者,可能因為出入作息時間不同,少有交流機會,常常停留在僅知道彼此都是聚落鄰居的點頭之交層面,卻從來沒有機會深談,甚是可惜,因此希望觀察員能成為聚落內藝術家之黏著劑,製造連結的機會、籌辦交流的場合。丘智偉進一步說明,「我想像觀察員可以組織有主題的討論,類似讀書會,帶領大家討論與交流分享,比較像是讀書會的統籌者或主持人。因為對年輕的創作者來說,很需要同儕之間的討論與分享,創作上,我有時候很需要知道他人的回饋,那觀察員他可以一對一跟創作者談,也可以組織一個小組討論,成為我們進駐藝術家需要的討論對象,甚至也可以說,我們很需要一個藝術家社群,有定期討論的機會。觀察員的面貌可能是多變、不固定的,這個來自當代藝術背景的主持人要先理解大家在幹嘛,在大家創作裡找到共通性,引導分享與討論,創造連結,幫助藝術家跟藝術家相互認識。」林祐聖也說,「或是像上次小聚的形式[5],讓進駐藝術家有個機會可以聚在一起談談最近創作上的可能盲點,或者說說看自己近一兩年來,所遇到的困境是什麼,從這樣開始(建立討論的形式),一來是有你們(指觀察員)專業的回饋,再來是其他藝術家也可以互相提供意見和分享經驗,就像是一個小組,由觀察員帶領討論。」聚落藝術家期待觀察員能創造內部討論交流的默契和風氣,由理解國內外藝術生態的觀察員,成為小組討論主持人,提出交流的可能方法與結構,引領某一種類型的專業討論。

 

為現正進駐、同一期藝術家們製造交流聚會場合之外,藝術家們也想知道,從第一期至第五期,藝術家進駐和離去所導致435藝術生態起伏之因,黃至正提出,「希望能有觀察員整理從以前到現在,來來去去進駐者,不論待下來或者離開的原因是哪些?以便看出這個聚落的生態,發生了什麼樣的改變。這個聚落就好比一叢(形色各異的)菌菇,群聚了各式各樣的創作者,可是有人離開、有人進來,但好像從來沒有書寫者,好好以文字的方式記錄這裡發生了什麼事,或者記錄這些創作者之間的關係、在這體制內遇到了哪些困難。」觀察員甚至可以展開跨期別的藝術家討論與調查,進行比較長期的聚落生態觀察。



[5] 指2023年11月20日TASA辦於435之交流小聚。

 

 

觀察員面向進駐機構:產出的幾種可能

對應上述觀察員與藝術家交流情境:一對一、一對多、跨期別,有以下幾種可能產出。個別訪談後,觀察員能夠再用文字轉譯、記述藝術家正在面臨的創作階段,也能幫助藝術家釐清思緒,游雅蘭認為觀察員可能更像一位「文字整理師」,當藝術家端出的創作有時像是一大盤熱炒總匯,所有食材已混在一起,如果這時若有一位對於文字掌握度高,在了解藝術家的創作理念、最近想要突破的創作侷限後,用近似於「整理師」的角色,幫助分類藝術家所端出的大盤菜裡面的蔬菜、香料、醬料等,進而用更準確的文字或語言講出作品想要表達的事情,期待能有這樣的角色幫助藝術家更好地傳達藝術理念。這裡的文字整理師,有別於事後才針對創作成品的藝術評論,正是觀察員所能發揮處,用比較親近藝術家和創作過程的距離,文字轉譯藝術家正在做的事情,協助藝術家找到更精確的藝術語彙。

 

除此之外,林祐聖也建議觀察員能針對進駐者、展覽、435季度或年度活動如開放工作室,產出輕巧的報導文章,因為進駐者多半是正在累積經驗當中的創作者,這樣的創作者能被觀察的部分也不需要過於嚴肅批判的評論型文章,而是一些讓一般民眾也容易閱讀理解的內容,若有這類型比較輕巧的報導,讓年輕藝術家累積名聲,同時也能提高435與藝術家的曝光度,對於雙方都有利處。

 

至於觀察員主持小組討論,即便是留有過程中的對談重點紀錄也好,或是事後加入觀察員觀點而著的評析專文,又或者,觀察跨期別進駐者進而產出長篇幅的調查研究報告,這些文字成果如能交由機構留存檔案化,如同年報一樣變成機構經營成果能隨時提供查找,這些文章資料將不僅是一個機構修正調整行政制度的有效憑據,也是機構積累自身於當代藝術圈價值之最佳證明。於是乎,如何聘用觀察員、選擇相對應的文字產出,是為宣傳效益或為累積實績,有待機構抉擇與評估。

 

 

機構面向進駐藝術家:調整體質的機會

觀察員受機構委託,與進駐藝術家接觸,作為中介者和位處意見反應轉達的中間地帶,連帶也收集到進駐者針對行政聯繫溝通層面的相關看法,不過各種角色在聚落網絡內作為連結節點,也有不同的功能和守備範疇,以下是整理針對行政團隊較有立基處理之回饋內容。

 

第5期435進駐計畫徵選辦法指出,為了解進駐期間計畫與空間使用情形,進駐者須辦理「創作計畫」及「回饋計畫」,作為評鑑考核或審查依據,回饋計畫則需搭配聚落營運主題:新北在地創作計畫、社區藝術營造及再生、親子參與式主題展演活動、跨域藝術聚落合作創新、偏鄉(偏遠地區)藝術教育。當藝術家面對這些公告聚落主題欲研擬相關回饋計畫時,需要更明確的方針指引或規則設定,更好是配有行政專責人員協助聯繫,促進計畫推行如以行政角度評估計畫的可行性,以便更有效率和更有效益地落實計畫內容。

 

過去曾有藝術家面臨類似情形:意圖辦理教育性質工作坊,但不確定要如何找到相關合作單位,疑惑偏鄉之範疇,是要自己找呢,還是435的行政人員能協助聯繫新北相關學校,或能至少提供偏鄉學校之聯繫方式,協助發函說明合作來意?藝術家建議,435如能先行提供一些有意願進行偏鄉藝教合作學校的名單,讓藝術家知道哪幾間學校有相關意願,由機構出面和另一機構事先詢問或知會合作,再交由藝術家進一步接洽和協調具體活動細節與內容,將能減少藝術家陌生開發、摸索的時間,提升合作的內容與質量。

 

簡翊洪舉2017年台東池上藝術村駐村為例,當時藝術村即先介紹地方有力人士給藝術家,「當初跟我接洽的是熟悉當地生態的池上書局老闆,若我要辦什麼樣的鄰里活動,他可以很快速地幫我找到對的本地人,幫助藝術計畫迅速連結本地人,很有效率,讓我們進駐者不用大海撈針。」新北地方諾大,若435藝術聚落欲擴張影響範圍,勢必得花費心力培養與地方之關係,建立熟悉地方生態之關鍵有力人士的人脈網絡,或可先從板橋、新莊雙文化區為起點試行。

 

當然藝術家也是能夠成為與外部單位建立合作之節點,惟有當行政規則越清楚易遵循,藝術家越有發揮之處。「有點像是待在一個家庭裡面,卻對自己家庭裡面的事情、狀況都搞不清楚,然後也根本不知道要去對誰說、要怎麼修正整件事情,因為你不知道你這這個家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聚落也像是進駐藝術家的其中一個歸處,這裡藝術家所稱家裡面的事情係指435內部行政體系。換言之,當認列回饋計畫的條件越明確,藝術家知道自己能夠獲得什麼樣的行政資源與幫助,才越有機會成為機構前進社區或偏鄉之助力。

 

 

記得我們都來自同一個聚落

435藝術聚落進駐計畫是國內少見提供長期[6]進駐之類型,藝術家於此能有長期穩定的創作空間,得以安心久留,如此長期提供空間正是其他駐村機構所無法提供的,也是435得以扎根藝術圈的最佳利基。今要如何擺脫機構與藝術家僅是房東和租客的關係,即是要發展品牌意識與聚落向心力。在機構營運方針[7]內,首要強化「聚落品牌發展」,以此再來帶動「藝術行動深化」、「藝術教育推廣」、「藝文場館串聯」等面向。

 

林祐聖以阿姆斯特丹Treehouse NDSM駐村機構為例,正因長期進駐,藝術家對進駐機構產生認同感,無形中也具備了維繫品牌門面之責任心,當藝術家成為進駐的一員「今天進入了我們的圈子,就成為我們單位的人,不管怎樣都要盡量互相幫忙,因為如果有同(進駐)單位的藝術家,出去做不好或怎麼樣,他丟的就是我們這個單位的臉,因為我也同為Treehouse的藝術家,所以不希望其他人有可能丟了Treehouse的臉,所以我們會互相幫忙。」若以目前國內進駐機構來說,能提供長期穩定之進駐機制而至形塑藝術家團隊向心力,林祐聖認為,最有可能建立這樣精神的即為板橋435了。

 

游雅蘭另以自身進駐小故事說明435內同儕情誼,「像是我前陣子準備展覽作品,想要裁出一塊特殊造型的木板,若無相關機具,手工裁板可能得要耗費一整個下午,所以我去找了5號工作室的江基名幫忙,他很快地就幫忙我裁出特殊造型的木板。有點像是以前學校,你可以很快地找到其他媒材專長的同儕或前往其他工作室尋求協助,我覺得這是進駐在這裡的好處,彼此同為435藝術聚落夥伴,聚落內的大家都樂意互相幫忙。」既然身為同一聚落的進駐藝術家,彼此都樂意互助,只是大家找不到開口的契機,在鼓起勇氣敲門尋求幫助之前,或許幾次的小聚就能大幅降低彼此之間的陌生隔閡,讓聚落裡的居民更放心串門子進行各式的交流,而這件事正是觀察員進入聚落最佳落點。

 

觀察員進入聚落創建符合435藝術家所需之固定討論環節,製造聚落內部交流的默契和風氣,也就能強化彼此的連結和機構向心力,最大發揮聚落內的同儕互助效益。但進入的前提是,機構願意信賴觀察員,相信觀察員所帶領的內部專業討論小聚,係同等有助於聚落藝術家與機構本身,創造內部更頻繁地交流更長遠的目的,是為了強化聚落品牌的定位,增進聚落認同感,幫助機構找到更明確的特色。至於在進駐計畫中加入觀察員,創建內部交流小聚的場合,需要累積何種形式文字書寫成果,端視機構意志和需求;如此聚焦品牌特色的過程裡,勢必費時修正再修正,而觀察員會是當雙方欲言所不能言時,遞上麥克風或紙筆,幫助事情推進的那道提示音。


[6] 以第5期為例,進駐期間自112年6月1日至114年5月31日止,進駐藝術家每年應接受評鑑考核,通過2年評鑑考核者得續約1年,意即獲選一期最長可進駐三年。有些藝術家已進駐數期。

[7] 詳見2022年《435藝術聚落年報》,頁02。

TOP